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7日来源:作者:admin
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性调整和升级效果明显。尤其是随着国家部委所属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完成,基本上确立了以各类出版集团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主体。在确立集团化竞争发展的同时,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新技术发展迅猛,图书出版产业步入了数字出版的新时期。
一、 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
1.数字出版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出版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出版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处理,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其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出版媒介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式数字化,流通与传播方式数字化网络化。
2.起步晚、发展快,国家重视
我国数字出版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数字出版在2006年产值为213亿人民币,而2012年达到1935亿人民币。其中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手机出版是数字出版收入的前三名,占绝对优势。国家对出版业的现代化一直高度重视,对数字出版及时关注和引导。新闻出版总署在2010 年、2011年就颁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数字印刷管理办法》等产业政策,《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更是绘出了发展蓝图。在技术发展方面,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努力组织实施“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四个国家级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和完成,必将对出版的数字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3年,出版物信息交换行业标准《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发布,为出版产业链信息平台的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标准与依据。
3.数字化出版的几种模式
面对数字出版的汹涌大潮,出版企业感知较早,很多企业都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制定了相应的新的发展战略。首先,从现有资源开始把海量的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以电子书的形式再次进行传播销售。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转换技术要求较低、操作简单,对于出版企业来说相对较为容易可行而且见效快。尤其是优质图书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是传统出版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首选。其次,建立专业资源数据库和图书出版及发售平台,比较成功的有时代商城、新华e店、凤凰学习网等。第三、出版企业与移动运营商或高校开展合作,提供电子书或建立数字产品研发基地。第四、部分有实力的出版集团采取强强联合的途径与技术提供商共同出资组建独立法人结构治理的公司实体,如中南传媒与华为共同出资3个多亿来组建运行天闻数媒公司。
二、中小出版社应对数字化的思路
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出版社虽然也早早意识到这一潮流和发展方向。但是,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既懂出版又精通数字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出版单位的多年积累,真正的生存危机并没有出现。所以,很多出版单位只是成立了数字出版部门,但数字出版并没有成为全社的重点。中小出版社应该树立危机意识,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数字出版。
1.确立全员立体数字化理念
首先,要将数字化理念作为整个出版流程来布局,利用ERP等系统整合征稿、审稿、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等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将所有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平台能与财务软件和销售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强化出版社内部人员之间、出版社与作者读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价值,真正实现出版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其次,出版社领导层要真正确立数字化立社的观念,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时把数字化放在首位,尤其是规划选题和项目策划时,要时时考虑到要与数字化接轨。
2.坚持“内容为王”的业务方向
“内容为王”是媒体行业的普遍法则。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以及整合而成的多媒体,都需要以内容和信息为支撑。出版业是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的产业,数字出版对出版业而言只是载体形式的变革。大规模、有价值、可重复利用的优质内容,是数字出版的前提。各种各样的数字产品均围绕优质内容通过计算机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而产生。这些优质资源正是传统出版社的优势所在。中小型出版社多是专业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成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版社要始终想尽办法开拓挖掘精品图书市场:第一,要把优秀的作者和专业人员聚拢到自己的周围,策划出更多、更好的图书,通过出版精品巩固和提升在读者中的品牌号召力。第二,加强原创出版意识,掌握社会热点、整合优质内容资源,在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巩固自己的出版特色优势。第三,建立和完善作者资源库,加大作者资源储备,为源源不断的好作品培育好生长土壤。总之,将自己的专业类精品图书内容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为数字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人才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核心
技术创新是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传统专业编辑进入数字出版领域是提升数字出版的捷径,既可减少出版社的人力资源费用压力,又能短期内提升数字出版的质量。
首先,对编辑人员进行普及性的数字出版知识教育,让所有编辑对数字出版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全面了解数字出版的具体知识和盈利模式。其次,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加强编辑出版人才与数字技术人才相互交流,架设传统出版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的桥梁与通道。最后,大力培养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使他们成为既懂得传统出版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等相关知识,又具备数字编辑、新媒体应用和市场运作等相应能力的现代出版人才。
在充分调动内部人员学习掌握数字出版知识与技术的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为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适时引进外面的数字出版领域的高水平人才,组建自己的数字出版队伍。
4.科学规划是数字出版转型成功的保障
中小出版社虽然拥有良好的专业出版和特色出版的资源优势,但对技术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而言,大部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面对巨额投入和高端技术以及大量专业人才支撑的数字出版,中小出版社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将自己的优质内容资源分为基本存储单位进行数字化。初期以纸质出版扩展业务或者以电子书等形式进行跨媒体出版,这样既可以在实践中提升队伍素质,也可以带动整个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发展意识,而且投入少、技术水平要求低;中小出版社发展中期宜采取BGC(Business Generated Content,即机构生成内容)模式合作与进行全平台数字出版。出版社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本投入,搭建完平台后再组织其他机构对此平台进行开发和维护,此类合作模式中机构作为合作成员负责生产,内容很容易在纵向不断细分、在横向不断扩展,且有效资源和权威内容较多;在数字出版后期应实现新选题整个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并通过综合平台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形成成熟的数字出版模式,真正实现下载和上传并重,作者读者和出版社全方位互动的良性发展。
5.责权利明晰的考核机制是数字出版健康发展的动力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社的新兴事物,要想让它茁壮成长,首先要给予人财物的保障和前期投入。但是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责权利明晰的考核机制,使所有从业人员都明白各自的责任和权利,使他们成为基本独立的团队,杜绝任何“等、靠、要”的思想和“大锅饭”的习惯。在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使员工的贡献与收益成正比,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数字出版转型成功的基础
首先,要营造“重科技”氛围。数字出版是内容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出版社领导要带头普及科技知识,培养科技兴趣,形成人人崇尚科技、尊重科技劳动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培育“团队”精神。传统出版是内容创意产业,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编辑加工,都可以单人完成或少数人配合即可完成。数字出版是多环节、多部门相互配合的社会化大生产,因此必须加强协作精神、守阵意识和拓荒精神,提高员工协同劳动以及完成重大项目的能力。第三要养成“快节奏”的习惯。数字出版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传播手段与时俱进,所有从业人员都要时时关注科技前沿,联系现实生活。既要发扬精雕细刻、慢工出细活的优良传统,又要营造紧张快干、只争朝夕的氛围和作风。
参考文献
1.沈水荣.出版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中小企业,2014(4).
2.李宏. 数字化时代大学出版社发展策略[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1).
3.贾慧娟,崔延杰.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4(3).
4.赵滢. 数字出版发展历史与现状[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4).
(发表于《当代企业世界》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