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7日来源:作者:admin
2011年,随着亚马逊推出kindle Fire,苹果推出iPad2,并宣布要进军网络出版领域,出版界又产生了一阵骚动。网络出版来势汹涌,无法阻挡,传统的出版界如何应对?本文想从技术发展角度谈谈对网络出版的一些认识。
一、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
出版业是一项传播知识的事业,这项事业从其产生开始就受到技术的影响。出版业的起源,在西方,一般以谷登堡发明铅字印刷开始。在我国,以唐代的雕版印刷开始。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可以将知识批量化地印刷到书籍上,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知识传播速度的加快,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印刷术的发明有直接的关系。
从铅字印刷开始,以后出版印刷技术主要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发明,出现了计算机排版技术,代表性的有方正的精密激光照排系统,出版界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排版。另外,印刷技术也产生了变化,逐渐开始使用数字印刷技术。人类在排版印刷技术方面,“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开启了现代印刷出版业的发展,我国的方正排版软件的设计人王选,也被称为现代印刷之父。电脑排版和数字印刷,缩短了书籍的出版时间,铅字印刷时代,一本书,从手稿变成书,平均需要经历两年左右的时间,电脑排版的出现,首先解放了排字工人,不再“斗室之内、日行千里”,其次也简化了印刷制版的工序,使出版的时间缩减到一至两星期。现代印刷出版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8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学术界大力引进西方的学术著作,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五角丛书》《现代西方学术思潮丛书》等系列丛书,繁荣了国内的学术和文化发展,这和印刷出版业的技术革命是分不开的。
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印刷出版业产生第二次变革,迎来了网络出版时代。这次的变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书(E-book)、电子杂志(E-magazine)。电子书的格式多种多样,有EXE、PDF、CHM等各种格式。电子书不再需要通过传统的印刷技术变成纸张,而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进行传播,具有多媒体的特点。
(2)中国的网民数量剧增。据CNNIC最新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1]。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写作和阅读的习惯,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写作、阅读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更是变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3)阅读终端的技术不断发展,使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电子书。计算机和网络的显示终端,从最早的CRT显示器,发展到LCD,进一步发展到LED显示器,屏幕尺寸不断变大,分辨率不断提高,而能耗却在不断地缩小。同时,大屏幕智能手机、Kindle(使用电子墨水E-ink技术)、iPad等新型阅读终端不断产生,带给人们的阅读的变革,即阅读电子书越来越方便。
(4)出版流程的变化。以前由于批量的印刷必须经过出版社,从作者撰写书稿到打印、排版、印刷、发行、销售有一个完整的流程,经过许多中间环节。
这种新的网络创作模式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写手,如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这些写手的作品,都是先在网上发布,受到网友的推崇后,再出版成纸质的图书和改编成影视剧。可以说在网络平台下,作品的种类更加丰富,优秀作品的推出速度更加迅速。
(5)Web 2.0技术的发展,更加影响了出版业的形式。2006年以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进入Web2.0时代,出现了更多的网络应用,如博客、维基、微博、社交网络等,这些应用以社会关系为基础,以网民互动为特点,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更为便利。在这些应用中,有一些经典的应用,如豆瓣(www.douban.com),网民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到豆瓣上发表自己的评论,可以在讨论组里结识志趣相同的人。另外如新浪微博(weibo.com)聚集大量的网民,许多网民已经是微博控,有影响的人物有了众多的粉丝,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自媒体,有代表性的如姚晨的微博,已经有7800多万的粉丝,号称微博女王。很多出版社也在网络上开设微博,和读者互动,发现读者的需求,发现优秀作品。
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知识的传播将主要以网络为传播平台,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传播的环节越来越少,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这些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的出版业的形式也产生了质疑,即在网络社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博客等web2.0平台发布出去,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传统出版中的编辑、印刷或复制、发行这三个重要的环节都不再存在,那么在网络社会中,出版业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二、网络出版的优势
网络社会中的出版是不是会存在?如果知识是自由传播,自由下载,自由阅读,无需人们付费,无需网络公司和出版社干预,那么就只有传播,没有出版。但是必须要认识到,在任何社会,都需要知识的创新和传播,人们对新知识和有用的知识的渴望是无止尽的。一个人如果经过努力,创造了新的知识,不仅希望别人能分享他的知识,同时也希望能在经济上得到回报。而如果想在经济上得到回报,就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出版形式,网络出版就是这样一种形式,典型的例子如亚马逊和作者签约,让kindle用户以付费的形式下载电子图书。
网络出版是出版的新发展方向。相比传统的出版,网络出版有以下的优势:
(1)网络出版不需要运输、库存,不需要物流费用,而且库存永远充足。
(2)网络出版更环保。网络出版不需要纸张、油墨,是纯电子化、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
(3)网络出版的数字内容的更正、修订、改版易如反掌, 不需要重新出片、 打样、 输出、装订等繁琐的过程。对于短版、几乎绝版的图书, 网络化的出版、 发行方式, 显得更加实用、可行。[3]
(4)阅读设备的便捷性和多样化,方便了人们的阅读。手机、kindle、iPad、笔记本电脑,加上云技术的支持,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有一个账号,将自己喜欢的书存放于其中,随时可以下载。满足了多种阅读需求。
(5)由于web2.0等技术的支持,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推荐书,由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可以瞬间推动一本好书的流通。
但是,也有人对网络出版的发展产生质疑,认为有几方面的因素会制约网络出版的发展:
(1)阅读习惯,人类长期以来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4]。有人提出,许多人还是喜欢读传统的纸质图书,喜欢油墨的气味。笔者认为,习惯是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过去写手稿,再誊抄到方格的稿纸上,再交给出版社审核,现在90%以上的人都用电脑写作。过去做研究,都要使用资料卡片,现在有一系列的数据库、知识管理软件、文献管理软件。有研究认为,技术不仅能改变客观事物,也能改变我们的大脑,大脑的阅读习惯会随着阅读设备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况且,通过kindle等设备阅读电子书,也有纸质图书所不具备的多媒体、方便、快捷等优点。所以笔者认为,纸质图书虽然不会消失,但是网络出版会成为吸收知识的主流方式。
(2)版权保护,中国网民喜欢在网上看免费的东西。由于电子书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而网络黑客等的存在,很容易破解网络权限,造成人们自由下载图书而不需要付费,使得作者、出版商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这种有相当多的人支持的论调,其实是站不住脚的。首先,网络权限的破解并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黑客也是极少数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络权限并不是那么容易破解的。要不然,那些数据库服务商,Kindle的付费下载电子书,就都没有任何赢利了。其次,随着支付方式越来越方便,下载一本电子书所需要支付的费用越来越低,网民会越来越习惯在线付费阅读或下载这种方式,因为他们知道,付费的才是好的,权益才能得到保证,苹果的App Store的成功就充分说了这一点。第三,随着网络的治理,一个能够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环境也会逐渐完善起来。因此,不要借口版权问题而不发展网络出版,试想,在纸质出版时代,不是照样有盗版书籍的存在吗?
(3)赢利模式,有人说网络出版无赢利模式,投入大,没有产出,观望一下再说。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自欺欺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贵在创新[5],而创新事物没有固定模式甚至要求打破既定模式。所谓模式是为了教学研究需要的事后总结,即使网络出版形成一些范式也会不断变化。如果乔布斯观望就没有苹果,如果扎克伯格观望就没有今天的Facebook。网络时代,竞争益发激烈,如果我国的出版社再观望下去,那么在网络出版领域,会像柯达公司一样,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网络出版是出版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每一个出版社都要积极做好准备,迎接网络出版时代的到来。
三、传统出版业的应对之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出版行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网络出版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出版社决不能漠视它,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在新技术的巨大推动下去跟上它,顺应它,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出版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向网络出版的转型。
(1)建立利于新知识传播、发现、创新的出版制度。当前我国的各个出版社,都发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日子不好过了,其主要原因,过去是作者拿着书稿求出版社,现在出版社多了,竞争激烈了,已经变成了出版社到处找好的书稿。没有好的书稿,就是印刷出来,进入发行渠道,也只能是赔本亏损。因此,出版社要及时调整策略,再不能坐等作者上门,要及时主动地发现好的作品、有潜力的作者,进行挖掘、包装。另外,出版社在一些作品拿不准时,也可利用网络,先将作品的部分内容放到网上,让网民免费下载阅读,听听网友的意见。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网络发现社会热点,发现新人、新作品。出版社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对新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营销。出版社要建立利于新知识传播、发现、创新的制度,使有价值的作品快速地进入流通渠道。总之,这是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出版社在内容资源上没有优势,那么将来就肯定没有生存空间。
(2)从知识服务出发,一切为用户着想。出版业的目的就是传播思想、知识、文化,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如何解决用户在海量信息时代吸收知识所面临的困惑,是出版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网络时期,要转变思路,让出版社成为知识的领航员,为人们吸收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提供服务,这才是出版业的最终目标。现在的出版社一说到网络出版,就认为没有赢利模式,不能做,但从来没有考虑我们为用户能提供什么。从Google、Facebook等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一个企业能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东西,是不愁没有钱赚的。所以,国内的出版社应该把目光放得远一些,仔细思考在网络时代,我们能够给用户或读者提供什么有益的服务,才是出版社最终的成功之路。
(3)利用新技术让内容增值。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仅把书卖出去是远远不够的,出版社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内容资源,和其他的出版社和网络公司进行整合,在自己的内容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和内容增值服务,这将是将来出版社发展的唯一道路。如和其他的出版社整合,建立庞大的图书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帮助从海量数据库中找到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或利用自己的作者资源、数据库资源建立专业的知识传授、培训团队,发展专业、精准的教育培训。总之,善于利用各种新技术,结合自己的优势,为读者着想,提供独特的知识服务,将是网络时代出版社的唯一发展出路。
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版的形式也会产生变化。传统的出版业必须顺势而变,才能在知识的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参考文献
[1] 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2-2-5].
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2] 李明,夏光富,张建. 论网络出版的传播特点[J]. 编辑之友,2009(2).
[3] 孙萍. 中国网络出版前景初探[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
[4] 王英利. 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替代研究[J]. 中国出版, 2009(1).
[5] 陈生明. 数字出版有赢利无模式[J]. 出版参考.,2009(1).